日前,国际著名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刊登了我校材料与纺织学院青年教师郭凤云及其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Helical nanofiber yarn enabling highly stretchable engineered microtissue”(螺旋纤维束用于高度可伸缩的人造微组织)。该研究为麻省理工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三方合作完成,我校青年教师郭凤云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论文阅读链接: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9/04/23/1821617116
《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缩写为PNAS)是世界著名的学术期刊,是与Nature、Science齐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
郭凤云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纤维材料的开发应用研究,如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具有细胞相容性的三维人造血管支架,通过软硬材料的排列组合探究了二维纤维膜的力学差异性,通过分析一维天然纤维内部的多级螺旋结构用化学键合法获得了力学增强的纤维等(J. Mater. Chem. A, 2015, 3,4782.; ACS Sustain. Chem. Eng., 2016, 4, 5450.; Mater. Chem. Phys., 2017,193, 220.)。在此基础上,受天然动植物多尺度螺旋结构启发,作者通过调控高分子组成及材料加工参数,首次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机械加捻法设计制备了具有超高力学应变的多尺度螺旋纤维束,并对其在动态机械力状态下细胞的行为进行了研究,包括细胞的生长、增殖、体积变化、取向、分化等。作者发现,由于螺旋圈及周期性纤维拓扑结构的存在,相较于传统纤维束,该多尺度螺旋纤维表现出巨大的优势。该方法成本低、普适性强,为制备结构功能一体化纤维材料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复合其它功能性活性成分、调控纤维微结构,该螺旋纤维有望在可穿戴电子、智能驱动器、生物组织工程以及柔性传感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的支持,并受到MIT等网站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