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装扮一新的浙理校园如期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400余名2018级本科新生和1300余名研究生新生。他们带着憧憬与喜悦来到浙理,开启了崭新的大学生活。校长陈文兴、校党委副书记周文龙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亲临报到现场看望新生和家长,向他们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勉励新生树立新目标,开启新征程。
一键入住,报到手续简单便捷
今年,学校进一步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开发了系列学生信息管理平台,2018级新生便是迎新系统的第一批受益者。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新生根据“数字画像”辅导员工作室自主开发的“E浙理”平台提供的个性化信息即可直接到生活区扫码入住。此前,新生来校前就可以在线上完成缴纳学费、查询住宿、自愿购买商业保险、军训服装和床上用品等事项。新应用还形成了迎新工作的大数据分析,1291位新生自驾到校,284名学生乘飞机抵达萧山机场,省外新生量最多的省份为广东省,学院已审批绿色通道306……数据的实时更新便于学校更加精准地安排各项接待事务,使得整个报到流程高效有序。E浙理平台的开发建设一改往年拥挤的现场报到程序,使整个报到流程都可以在线上完成,便捷的操作方式受到了广大新生和家长的欢迎。不少家长表示,这样简便的手续办理方式省去了大量排队等候的时间,我们对学校的管理能力十分放心。
绿色通道,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学校认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对于申请绿色通道的新生进行了系统的情况排摸。假期里已有近350位新生完成“E浙理”绿色通道的线上申请,学生处也开通资助热线,联合各学院通过实地走访和电话访谈的形式逐一与新生取得联系。在聚元众创空间的绿色通道办理点,陈文兴一行仔细询问了部分新生的家庭情况,鼓励同学们自立自强,努力学习,奋斗拼搏,珍惜大学四年宝贵时光。现场的资助政策宣传展板、循环播放资助育人视频以及各学院为家庭经济困难生开设的资助课堂全面地介绍了学校的资助帮扶政策,消除了新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100余位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还收到了学校准备的床上用品、慰问金等慰问物资。多举措的助困帮扶工作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按时报到,没有一个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
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新生顺利完成学业,研工部开辟绿色通道服务,如学费缓交申请、助学贷款办理、研究生三助岗位介绍等资助服务,确保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新生顺利入学,安心就读。
易班+公众号,始业教育提前开展
学校积极推进“一年级德育工程”,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时代化。作为教育部“易班”共建浙江省首批试点院校,我校首次尝试在教育部“易班”优课平台开展2018级新生始业教育工作。课程涵盖了入学适应教育、安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感恩励志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手册解读和校史校情教育等内容, 共有47690人次参与课程学习,课程活跃度达7万+,8月份活跃度增量排名列全国400多所共建高校首位。“浙理微学工”公众号作为学校与新生交流的另一重要窗口,假期策划推送的“迎新特辑” 平均阅读量约3000/篇,“浙理院长有话说”、“辅导员如是说”和“浙理吃住行”等栏目受到了新生的广泛关注和转发。始业教育活动的前置让新生在假期就能了解到学校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制度规范,为入学后的尽快适应提供了重要保障。
研工部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利用浙理研究生招生、浙理研究生社区两大研究生微信客户端,全方位、多层次的介绍浙理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和生活情况。研究生新生可以在易班优课新生入学教育群下载学习资料、观看入学教育视频、参加相关主题的考试。通过学校宣传片向新生介绍学校概况,帮助新生了解校史校情,尽快融入校园;“高校防诈骗宣讲”PPT向新生讲解安全知识,提高防范意识;“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在线考试”增强研究生的学术诚信精神和学风自律意识;新生答疑区提供了信息共享的在线交流平台。目前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课群成员已突破1000人,课群活跃度超过了6000。
特色迎新,让新生拥有更大舞台
迎新现场,有一群特殊志愿者,他们是2018级新生,但他们还有一个特殊身份——浙理卓越人才基地预备营成员。101位预备营成员都是通过选拔产生的优秀新生,这是我校加强优秀生示范性培养的一项举措。此前,他们已提前到校,参加了熟悉校园文化、聆听名家报告、接触优秀学长等活动,报到当天,他们即投入迎接接待工作。与此同时,学校卓越人才基地还启动了新生海外集训营项目,将选拔部分优秀新生赴美参加游学交流活动。一系列特色迎新项目,让广大新生提前感受到了大学浓厚深远的人文气息和放眼全球的开放特质。
便捷、安全、接地气,今年的迎新工作受到多方好评,一系列举措为新生提供极大便利,落实了上级最多跑一次要求。数据显示截止9日晚上8时,96.9%的同学完成注册报到。目前,在全校师生的辛勤努力下,2018级新生报到工作已顺利完成,之后学校将通过一系列始业教育活动使新生快速融入理工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