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延林教授来我校做“产教融合2.0的课程思考”专题讲座

作者: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李晓霞日期:2018-03-25浏览:

    3月23日上午,中国教育政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牟延林教授应邀来我校做“探索大学课程的逻辑,提高学习者的培育质量——产教融合2.0的课程思考”专题讲座。讲座在行政楼一楼报告厅举行,副校长陈建勇主持讲座。

    牟延林认为,课程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在社会转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大学的课程价值有待重新思考,大学课程的逻辑性更需整体分析。结合对国家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政策解读,他从大学课程的价值、培育目标、课程逻辑、课程实施和课程愿景等五个方面分享了对新时代产教融合2.0背景下的大学课程要素的思考。

    大学课程的价值是要将学习者培养成健康的自然人、理性的社会人、尊严的职业人、有影响的领袖人。课程的目标具体说就是学习者未来人生的胜任力,而大学教师是帮助学习者实现大学目标的“扶梯人”。要把握课程的逻辑就要梳理并确立合适的课程理念、目标、材料、型态、时态、节奏、体例和资源。在实施产教融合过程中,高校要注意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使课程与企业对接,从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到教师选择、教材使用等各方面,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需求与课程设计、学生满意与课程供给、教师保障与课程品质、学校特色与课程影响、中国课程与国际趋势相符合的愿景。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在此背景下,牟延林的专题讲座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