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纺织学院留校学生党员争做“红色先锋”

作者:纺织学院日期:2021-02-07浏览:349

2月4日(农历腊月二十四),这是北方传统意义的小年,如果不是这场疫情,又如果没有选择留校做科研,来自吉林的李超(系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读博士生)就已经在老家吃着热腾腾的饺子,和家人一起细数收获的喜悦了。虽然没有那样的团圆,但李超却和寒假留校的学生党员找到了别样的“团圆”,用他的话说就是过上一个属于学生党员们的“红色年”。

半夜数灯头,红色先锋有担当。李超所在的纺织学院,集聚着大量的实验室场所,即使在假期的夜晚也常处于灯火通明,至今也仍有近百名留校学子加班加点开展科学实验,实验室安全备受关注。在学院的号召和留校党员的一致响应下,留校的学生党员组成了“临时党支部”,把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贯穿于安全巡查、制度检查、重点督查的全过程之中,在把好门、管好物、盯住人的多个环节中,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点清“灯头”,说清要求成为每日工作,其促进了假期实验室的有序使用,使得留校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蔚然成风。

走进心里头,红色先锋有温度。虽然没有回家度假过年,但利用假期赶科研进度、用实验成果迎新春成为了该些学生的共同心声,也勾勒出同频温暖的心境,学生党员在此期间也纷纷成为冷清校园的“热心人”,他们组建“党员服务小分队”,设立“党员示范岗”,精心策划小型春节联欢会、“圆梦微心愿”、集中观影、“手写春联送祝福”及“一封家书”等活动,用仪式感去化解游子深深思乡之情,让留校学子在科研学习之余感受到校园温暖及同窗情谊。此外,他们投身学院心理育人质量提升工程,协同辅导员老师管理防疫物资,建立“一对一”联系,提供“点对点”服务,关注留校同学的身心状况,适时进行朋辈帮扶,共同营造“纺织家人”的暖心暖情。

卯足新劲头,红色先锋有获得。相比较热心的管理和服务,这些留校学生党员满满的科研劲头,也是许多同学的标杆所立。如18级轻工技术与工程领域专业的研究生杨涛语同学,在寒假留校期间其发表在SCI一区TOP杂志《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影响因子:16.683)的一篇学术论文正式见刊,此外,该同学多次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曾获得“第六届浙江省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金奖”和“第十二届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二等奖”的成绩,临近毕业现已申请发明专利两项,参与发表五篇学术论文。像杨涛语这样的同学,在17号楼的实验室里随处可见,把奋斗写进假期、写进不一样的春节,已是这些红色先锋的自觉行动,也成为浙理校园中一道独特且温暖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