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修的课堂上/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庄严地宣誓/宣誓/要让生命的花朵/盛开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首《青春宣誓》感心动耳,回肠荡气。

2020年12月28日,浙江理工大学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力行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成果展评活动。本届“力行杯”有两个主题,分别是抗疫精神和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在22组实践成果中,汇演展示作品和实物展示作品各占一半。负责活动组织策划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肖香龙教授说:“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实践成果丰富,展出形式多样,思政课实践育人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今年,中国面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双重压力;今年,不同行业不同战线不同领域的人们携起手来,奋战在第一线;今年,青春的宣誓振奋人心,青春的力量谱写了美丽华章。今天,浙江理工大学的学生以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的身份创造展示了一件件感人深思的作品。《2020,“战役”中的视觉育人》以122幅海报和漫画的形式定格了抗疫中的瞬间;《疫然前行》以情景剧的形式讲述了抗疫过程中涌现出的许许多多深切感人的事迹,致敬所有逆行者;《我的教育扶贫故事》以实景模拟电视直播的形式分层次介绍了三个各有特色极具温暖的“教育扶贫故事”;《青春誓言》以表演朗诵的形式表达了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扣印下的战疫》以小小的“针”和“纽扣”集合成了一位医护工作者的背影,重现了疫情期间的感动;《写实》以素描肖像为媒介,描绘了疫情期间人民群众最真实的一面;《6566400秒》以手工立体书的形式展现了武汉抗疫76天的难忘瞬间;《希望之光》以4米长卷展现了医护人员的光辉形象;《从革命到脱贫攻坚战,系列文创表初心》包括全面小康系列纸雕灯、红色拼搏时代系列插画帆布袋、纪念纸胶带、便利贴、笔帘及小徽章等文创产品,用活泼新潮的设计重现了百年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渠长根教授说:“今晚这堂思政课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才是思政课该有的魅力。”

浙江理工大学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实践育人,各学院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品牌。2019年9月20日,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讲习馆(简称“红馆”)正式开馆,进一步推动了实践育人的常态化和长效化。为了充分发挥“红馆”对教学的促进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门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红馆”利用实施方案》。一年多来,“红馆”不仅服务了校内不同课程、不同专业的学生,也服务了来自国家机关、高校、企业、社区等不用行业的群体。马克思主义学院还组建了“红馆”讲解员队伍,成员包括专业教师、学生党员、红色文化研究专业的研究生。今年暑假,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全体研究生参与了讲解音频的录制,为参观者推出了线上语音导览,57段音频为参观者带来了更好的学习和体验。

前两届“力行杯”的成功举办,已经在浙江理工大学形成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实践教学的经验不断拓展,实践育人的氛围逐渐形成,本届“力行杯”也必将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上持续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青年,要爱国,要励志,要求真,要力行。浙江理工大学青年学子始终秉承“厚德致远,博学敦行”的校训,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在实践教学中获得了成长,在“力行杯”中实现了人生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