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上午,马院院长渠长根教授、学工部部长胡琦教授、马院副院长肖香龙教授、副教授王艳娟师生团队参加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少年思政学院”成立仪式暨全区中小幼思政教育一体化推进会。
立足临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依托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优秀辅导员”工作室和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等师资,“天目少年思政学院”将有力推动思政教育一体化新局面的形成。
成立仪式上,渠长根教授被聘为天目少年思政学院名誉院长,并作了题为“以红色文化为纽带,推进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的专题报告。报告从准确认识红色文化、全面理解中国革命精神和以红色文化传承为纽带推进思政课大中小幼一体化三个方面展开了详细论述。渠长根教授认为成立天目少年思政学院不仅是临安教育界的一件大事,也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战略发展的大事。将中小幼整个教育的序列过程对接、融合起来,推进以红色文化为抓手的思政课建设,是一个美好的开端。接下来,渠长根教授专门就双方如何依托天目少年思政学院,进一步深化、延伸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分享了意见和建议。专题报告赢得了阵阵掌声。
副院长肖香龙教授作为嘉宾致辞。肖教授首先代表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对临安区教育局成立天目少年思政学院表示热烈祝贺。她对临安区教育局及时率先对中小幼学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肖教授表示,将临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乡土文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文化资源有效整合起来,滋养培育全区少年同学,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成长成才,是天目少年思政学院的责任与使命。
成立仪式上,20所学校被确定为“天目少年思政学院”试点培育学校,试点学校代表汇报了各自思政育人的探、实践与成绩。临安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黄生云表示,思政教育要协同并进,助推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重视关键力量,激发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核心动能;运用辩证思维,推进中小幼思政教育的一体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渠长根认为,“天目少年思政学院”将会是传承红色文化的创新型平台。在教育部全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之际,天目少年思政学院依托浙江理工大学依托红色文化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通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通过典型引路、榜样示范、以点带面、辐射全区的工作思路,按照“择优遴选、培育建设一批,优中选优、考核认定一批”的方法,面向全区中小学,分年度、分批次、分阶段推进思政学院建设,实现思政学院全区覆盖,注重实践经验总结,形成标志性成果,彰显临安思政学院的品牌特色。
多年以来,浙江理工大学在红色文化研究方面,主要是以红色文化为抓手,拓展思政课的教育舞台、教育内容、教育成效,倾力推进的红色文化研究与实践。我校把相关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把立德树人与为地方建设服务结合起来,设立了一批校地合作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研究、理论宣传及实践育人活动。学校创设了全国首家“红色文化研究”二级学科硕士点,出版了全国第一本红色文化教材,创设了全国高校第一家“红色文化讲习馆”,以“红色文化研究暨学科建设”为主题召开两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得到了学界广泛的认可。学校红色文化研究与教学事业,获得了教育部社科司、社科研究中心,省委相关领导、部门的肯定,得到了教育厅无微不至关心与支持,受到了包括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