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孙玉强教授研究团队获NSFC-新疆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

作者:科研院日期:2019-12-10浏览:

近日收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通知,我校孙玉强教授主持的NSFC-新疆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基于棉属体细胞杂种的抗旱基因挖掘及种质资源创新”获立项资助(项目编号:U1903204),直接经费239万元。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国家棉花种植战略西移,新疆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植棉区。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气候干燥少雨,光热资源丰富,使新疆农业面临严重的干旱和土壤盐渍化问题,严重影响了新疆棉花产量和品质,成为新疆棉花继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也严重影响我国棉纺产业的健康发展。培育选用抗旱/抗盐的优良品种是降低干旱危害、保证稳产优质的重要措施。由于我国特别是新疆现有的陆地棉栽培品种来源于少数引进亲本材料,亲缘关系近,遗传基础贫乏,致使突破性品种选育困难,特别是生产上急需的抗性品种。实践证明,引入野生种或近缘种等种质的优异基因是培育优质、抗逆等突破性品种的重要手段。

孙玉强教授及植物基因组和彩色纤维分子改良研究团队一直从事棉花生物技术和基因组学研究工作,在棉花种质资源创新,功能基因挖掘,转基因育种、彩色棉纤维色泽形成和分子改良等方面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国家支撑计划等项目支持,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2008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研成果。孙玉强教授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了亚洲棉与阿拉伯棉,亚洲棉与比克棉等多个棉属体细胞杂种,构建体细胞杂种陆地棉渐渗系群体。

本次立项的重点项目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多组学方法从渐渗系群体中定位和克隆抗旱基因并进行功能研究,同时采用传统育种技术与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室内鉴定与田间鉴定相结合,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抗旱陆地棉新种质,为陆地棉抗逆育种提供种质资源和功能基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大学和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共同参与了项目申报,优势互补,既有地域优势,又有学术保障。通过项目开展和科技合作可为新疆培养科技人才,提升新疆棉花科技创新能力并解决新疆棉花生产实际的突出问题。这也是我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落实中央教育援疆、科技援疆工作的又一有力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