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系张涛博士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Green Chemistry》上发表研究论文

作者:艺设学院日期:2019-09-02浏览:

8月30日,我校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张涛博士和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浙江农林大学、苏州大学合作团队在《Green Chemistry》上发表题为“Highly transparent, healable and durable anti-fogging coating by combining hydrophilic pectin and tannic acid with th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探索了高分子材料与艺术设计的结合点,研究了水雾和冰雾环境下视觉信息的传递机制。张涛博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浙江理工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在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当环境温度和湿度发生急剧变化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进而形成雾。雾的形成会影响视觉信息的准确和有效传递,比如,汽车挡风玻璃在起雾时会给驾驶员带来非常大的视觉障碍,进而带来诸多不便甚至潜在的危险。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国内外研究者们报道了很多解决方法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目前报道的防雾材料往往需要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和专业的仪器设备,所用材料也多为对环境或人身健康有害的。

鉴于此,研究团队选用天然无毒的食品级材料果胶(pectin)和单宁酸(tannic acid,TA),采用浸涂法(dip-coating)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表面构建了高分子复合材料涂层。该涂层在沸腾的开水上面和-20℃下的冰箱中均显示优异的防雾性能,在表面受到外力划伤时具有较快的自愈合能力,同时在高速水流冲刷和酸碱溶液浸泡时也显示较好的稳定性。该涂层适应的基体广泛,且制备方法简便,为防雾材料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有益参考。

《Green Chemistry》是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旗下面向绿色化学领域的世界著名期刊,位列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化学1区Top,2019年影响因子为9.405。本研究得到了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8E030007)、浙江理工大学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9Q08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73196)、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研究(DP190102992)和浙江理工大学“521人才培养计划”等项目的支持。同时,我院工业设计系罗佳同学在3D图片制作方面给予了帮助。

张涛博士目前为视觉传达设计系教师,主要从事设计材料学的研究,迄今已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1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原文链接: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9/gc/c9gc02454a#!divAbstract